科技> 正文

国外大牌没有错,错的是中国人! 环球时讯

时间: 2023-04-24 04:42:06 来源: 陶然纪


【资料图】

上海车展上某国外大牌工作人员对中国人与外国人的两副面孔,已经演变为“冰淇淋事件”,大量文章进行了讨论。

厂商为此两度发文道歉,于是就有人做理智状呼吁放过。又据说涉事的两名女员工已经离职,并因遭受持续的“网暴”,不堪压力而情绪崩溃。

你看,厂商态度诚恳,员工楚楚可怜,不就一盒30多块钱的东西吗,能有多大的错?

对这件事陶叔思考了很久,最终认为应该遂了他们的心愿,给出结论:

国外大牌与两名员工都没错,错的是中国人!

首先,错在长期以来就没要求国外大牌对我们“平等”。

如果某件事现在做得差,以前做得好,叫做堕落;但如果不管现在还是以前都做得差,那就是贵在坚持了。

国外大牌车企在对中国人“特别关照”这一点上,就很好地做到了贵在坚持。

最开始他们是拿早就淘汰的车型在国内高价销售,后来是把相同车型在功能甚至在安全性上“减配”,还在赔偿措施上区别对待,全球召回故障车时单单忘了中国,畅销车型在国内动不动要加价才能提到车……

这些歧视性政策不知道搞了多少年了,每次被曝光喧嚣一阵以后又有多少人真正在乎?

我们还不是一直买买买,直到买成了这些品牌的全球最大市场。

以前还能说国产燃油车不争气,技术不如人家,只能忍受着他们的白眼去下单。

但现在新能源时代来了,国产品牌开始大杀四方,却不知还有多少国人对此不屑一顾,一心死等国外大牌早日拿出像样的车型,因为他们高贵的屁股只能坐在带那几种Logo的车里。

大牌虐我千百遍,我待大牌如初恋。

国外大牌表露出亲近,喊出“家在中国”,就像女神突然回了一条微信,对舔狗而言幸福来得太突然,激动得都得要昏了过去。

那么多年都过去了,没要求人家在价格、政策那些大钱上平等对待,如今却在一盒冰淇淋几十块钱的小东西上大做文章,道理说不过去吧?

其次,错在心甘情愿接受了国外大牌那一套PUA话术。

如果说汽车属于科技产品,国产品牌长期处于落后追赶的状态,消费者的信任需要慢慢积累,还算情有可原。

而那些明明没什么技术含量的产品,中国消费者依然对国外大牌趋之若鹜,又是怎么回事呢?

比如说奢侈品,中国人每年购买欧美奢侈品花费几千亿,是世界上毫无疑问的最大市场,有不少人颇以此为荣,陶叔不知道这有什么可高兴的?

对于什么是奢侈品,陶叔曾经在《关于奢侈品的争议,要从它的前世今生说起》一文中做过详细讨论,这里再简单说说。

奢侈品的核心逻辑是把服装鞋帽、饰品箱包等生活中的有用之物特殊化。之所以能够特殊化,理由是历史上这些品牌曾经被欧洲王室所使用,是身份高贵的象征。

而奢侈品品牌要取得成功,就必须打造出一条鄙视链:

普通品牌用品 < 奢侈品入门款 < 奢侈品高端款 < 奢侈品限量款。

甚至为了维护这条鄙视链,厂商每过一段时间就要大幅提价,将那些“低层次”消费者拒之门外。

去年年初,LV在国内又涨了一波。本来属于基本操作,没人在意,但是他们的大中华区开了一次高管电话会议,说出的心里话让不少人破了大防。

原来他们把个人收入三百万,家庭收入一千万以下的叫做“无收入”群体,不是该服务的对象,要用提价把他们赶走。

这就气坏了不少高级白领,纷纷去店里紧急买包平复心情:我不是你们能够赶走的客人!

好荒诞的一幅场景,商家歧视客人,客人强烈要求保留被歧视的资格!

他们能这么玩,是因为国外大行其道的所谓品牌打造理论,本质都是各种PUA话术,把消费者分成三六九等,刺激他们产生莫明其妙的优越感。

奢侈品根本不是所谓给人们提供更高水平的生活享受,甚至不会让消费者舒舒服服地使用,而是要让他们相互鄙视或自卑。

一整套十足恶劣的操控人心手法,就是他们的不传之秘。但是,中国人却选择乖乖上套,并将之奉若神明。

而这套手法也被许多国外大牌广泛学习,即使它们并没有所谓王室血统加持,却也成功地给很多人头脑中植入思想钢印,让他们极度鄙视国产品牌。

就算很多国外产品早已丧失了技术优势,凭借占据着鄙视链的上端,他们照样活得非常滋润。

相比之下,国产品牌艰难的崛起之路,往往没有天花乱坠的话术,就是实打实的性价比,一分钱一分货,让消费者知道钱花在哪里。

不少人反而却不领情,将之贬低为“缺乏品牌文化”“暴发户气息”“直男思维”,每一次国产品牌取得重大突破时,总有人在阴阳怪气。

在他们心里,不PUA消费者的厂商根本不能叫大牌,更配不上他们的身份。

既然有那么多死忠粉存在,国外大牌明明大获成功,又怎么会有错?

最后,错在崇洋媚外本就是中国社会里的一场合谋。

早有很多人揭穿过国外大牌皇帝新衣的把戏,并将追捧国外大牌挥金如土购买奢侈品的行为冠以“智商税”的名头。

但在陶叔看来,“智商税”这个名称起错了,似乎买这些产品的人智商不高。而事实却是中国最精英的群体在大把大把上交智商税,说他们不聪明,不精明,只能是污辱自己的智商。

难道以他们的认知水平,就看不透这一切吗?非也,非也!

恰恰是因为他们太聪明,选择以最小的代价达到自己的目的。

大家都知道,古代中国给周边国家建立了一套“朝贡体制”。周边国家作为藩属,需要中央帝国的册封才有合法性。

虽然那些小朝廷在中原王朝面前伏低做小,感觉挺委屈,但是只要手里拿到册封令,关起门自己就是老大,日子过得相当美。

之所以崇洋媚外长盛不衰,是因为它是现代朝贡体制,能满足一些人区分阶层,建立封闭利益圈的需要。

奢侈品贵到离谱又怎么了?要的就是那样生人勿近的感觉,越贵越好,越少人用越能体现自己身份;

国外大牌车企产品力不行,技术落后了,都没关系,只要不跟低档次人用的一样,愿意等;

小姑娘发冰淇淋给人脸色看,那更不是事了,那些人根本不会去展台排队领礼品。

国外大牌与国内新贵们,结成了一种融洽的合作关系:

一方给出标明身份的册封令,另一方拿着高人一等的象征,招摇过市,去圈定更大的利益。

每一次所谓公关危机出来,国外大牌们完全不慌,他们最在乎的用户群体根本不会感受到歧视,甚至可以从歧视中获益,更加彰显自己的独特。

既然有这样的利益共生关系,国外大牌明明忠实地完成了使命,又怎么会有错?

陶叔写这篇文章,并不是要大家不买国外品牌,而是告诉大家不合理现象背后所隐藏的现实逻辑,并希望能够能看清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前进与曲折。

歧视让人反感,我们追求社会的公平,但不可忽视有人希望维持不公平,希望通过歧视去获利。

当能从中得利的人仍然大量存在时,针对中国人的歧视不会消失,崇洋媚外也不会消失。

《觉醒年代》里鲁迅与辜鸿铭对于国人的心理状态做过完全不同的判断。

鲁迅说:“五四运动一扫国民的俗气、奴气!”

而辜鸿铭却说:“我的辫子是有形的,顶在头上,你们的辫子是无形的,藏在心里。”

辜鸿铭留着顶在头上的辫子,是因为他忠于旧君主,而很多人没有外在的辫子,却在心里为另一个君主留着辫子。

那个君主就是:外国。

中国人抬不起头,曾经以为是落后挨打,如今既不落后也不会再挨打,却依然有中国人不愿抬起头。

国民的俗气与奴气,并不是靠一场运动就能扫清的。所以,鲁迅的判断下得太早了。

只有当国人自觉习惯了把国外品牌和国产品牌平等看待,使用国外品牌产品只是为了其实际的功能,而非其它目的;

只有当每年几千亿的奢侈品消费降下来,没人把拥有几件奢侈品当作什么了不起的事;

只有当国外大牌真正在现实中被狠狠教训,从心里尊重中国消费者,再也不敢搞歧视性措施,老老实实为中国人服务;

那时候,才能说得上扫清了国民的俗气与奴气。

关键词:

责任编辑:QL0009

为你推荐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 2020 跑酷财经网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