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一家人看场电影花了400多”,低价电影票为何难觅踪影?》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关于“票房”的一点联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许多年没有看过电影了,不是不想看,实在是看不起,一张电影票据说是六十元,似乎还不是最高价。
现在很多电影都被称为大片,衡量电影的好坏也有最简单的标准-票房,也就是一部影片的门票收入是多少钱。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8月17日,2023年暑期档总票房超177亿,打破中国影史暑期档最高票房纪录。三十年前、甚至于二十年前根本不敢想象的数字。那年头一部电影大概能赚百八十万就算好的了吧,怪不得今日的文化人也都能成为富豪阔人。
但在电影票房“节节高”的同时,关于电影票价的吐槽也不绝于耳。
可是不经意间产生了一点疑问,今日的票价大约与三四十年前差距甚远,如果细心换算一下大概可以看出点真相来。
按照一张门票六十元计算,一个半月177亿元也就是三亿观众,真不少呀。
七十年代放映《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时,我们这座不大的城市十几家电影院连轴放映,每天一家放映七场,每场大约一千零一点人数,也就是每天的观众大约十万人次,连续放映了两周,才算满足了小城市居民的观看需求,算下来大约有一百好几十万观众人次。
我们这样的城市在全国最少也有好几十座,平均算下来那部影片的当期观众绝对应该在大几千万以上,如果计算票房那么当年可能只有不足几百万的票房吧,因为那时候票价仅仅二角五分钱。
可是如果当时把每张票价计算到五十元,那么票房应该是多少呢?
我明白了。“高档品”计算的就是钱数,用不着考虑其他任何事情了,所以一张票可以是两毛钱,二十元,也可以是二百元,还可能是贰仟元,只需用方法把这些票卖出去就可以了。什么方法呢,炒作!!
赶明拍一部影片,一张票只收十万,全球只买一万张票,票房立即就是十亿元。多好,炒作就能做到。
想来这方法可以推而广之,“果丹皮”一下子涨升了一千倍,别说保五,就是保五万还不是玩似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