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基因发布2023年半年报 海外业务拓展进度积极
【资料图】
8月11日晚,华大基因披露2023年中期业绩。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71亿元,实现扣非净利润0.56亿元。公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下滑,主要是公司非常规业务营业收入同比下降所致;扣非净利润下降主要是公司非常规业务利润额同比下降,同时常规业务毛利率同比有所下滑所致。
聚焦主营业务市场需求与前瞻性战略布局,上半年,华大基因常规业务得以稳步发展。其中公司肿瘤防控业务实现收入2.18亿元,同比增长38%;生育健康业务实现收入5.66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多组学业务实现收入3.28亿元,同比增长4.58%。
在海外资质方面,报告期内华大基因新增境外医疗器械资质44项,覆盖生育、肿瘤和感染业务,主要包括无创产前检测试剂盒、肿瘤检测试剂盒、肠癌辅助诊断试剂盒、猴痘检测试剂盒等,助力生育、肿瘤、感染业务全球拓展。
在海外业务本地化发展方面,华大基因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工程化能力,建立多家本地化实验室。报告期内,公司已累计在26个国家完成65个技术转移项目,有效促进海外业务的本地化发展。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2023-2028年中国体外诊断(IVD)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
2023体外诊断行业发展前景投资
受益于医疗消费水平的提高、医疗体制改革的推动、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中国体外诊断行业经历了产品引进阶段和自主生产阶段,目前正处于快速增长期,行业整体规模呈现快速扩张态势。中国体外诊断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市场需求受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分级诊疗制度推进、人口老龄化、国家政策偏好国产品牌等因素影响持续增长。不仅检验的范围日益扩大,所运用的分析技术亦愈见多样化,体外诊断行业在试剂、仪器及系统等方面均取得了不少进展。未来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应用将催生新的健康服务业态,体外诊断行业将向低成本、信息化、高效率的目标发展。
我国体外诊断行业经过30年的发展,已形成技术全面、品类齐全、竞争有序的行业格局,在生化检测和传统免疫检测领域,随着国内技术积累,国产产品已能够达到国际同等水平,部分领域正实现国产替代。随着国家对深化医疗改革、降低医疗负担和加大医疗产品国产化水平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国的体外诊断行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大部分国家医疗保障政策的逐步完善,体外诊断占整体医疗支出的比例将不断提高,市场规模平稳增长。
体外诊断产业链
体外诊断产业链包括上游原材料供应环节、中游仪器、试剂研发生产和销售环节,以及下游需求市场,产业链各环节相互制约并协同发展。上游的核心原料的开发领域技术含量高、开发周期长、技术革新难度大、质量要求高,企业必须具备强大的新产品自主研发能力、核心原料自主生产能力以及配套诊断仪器的自主开发能力才能进一步扩大规模。
新进入者很难在短期内取得技术竞争优势并对现有竞争格局产生冲击。中游环节,试剂方面,高端市场仍以进口产品为主,我国企业存在很大的市场机会。检测服务领域,形成了九强生物、迈克生物、万孚生物、热景生物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
体外诊断市场投资
我国医疗机构产业发展稳中向好,目前中国正快速进入医疗需求的爆发期,中国人口逐渐老龄化,"二胎"政策以来,儿童人数逐渐上升,社会对医疗的需求逐步增加。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个体诊所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无论是中医诊所,还是西医诊所,以及连锁诊所,都是国家重点鼓励的社会办医发展方向。
未来,高效优质的专科医院将大幅增长,重点解决疑难杂症的综合性医院将大幅减少。随着目前"倒金字塔型医疗机构设置"的改变,百姓看病将会变得容易,大医院看病拥挤不堪的局面将得到明显改善。小型诊所和小型医院将发展更好,尤其连锁的品牌诊所和专科医院将得到更多百姓的认可。
根据 Frost & Sullivan 数据,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450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243亿元,2016-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2.5%;预计到2024年,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将达1,957亿元,2021-2024 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16.3%。
体外诊断行业报告对中国体外诊断行业的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市场供需形势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从行业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及技术环境等方面分析行业面临的机遇及挑战。还重点分析了重点企业的经营现状及发展格局,并对未来几年行业的发展趋向进行了专业的预判。
本报告同时揭示了体外诊断市场潜在需求与潜在机会,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政府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想了解关于更多体外诊断行业专业分析,请点击《2023-2028年中国体外诊断(IVD)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关键词: